當前位置: 首頁 > 行業應用 > 養殖 > 水產養殖
立秋季節水產養殖戶不可做過的養殖管理方法
每年8月8、9日涼風至,白露生,寒蟬鳴。暑去涼來立秋至。農歷上講立秋一過夜晚風涼,而白天卻依然有酷熱的秋老虎。由于晝夜溫差加大,所以慢慢一些區域會出現霧氣與露氣。這些都會影響藻類異常生長,出現倒藻,轉水,泛底,分層等現象。進而影響整個水體的水化尤其是溶氧情況。由于這個是大環境變化,想要調整不太容易,所以相對好的辦法是隨遇而安:注意勤改底,多補菌,這樣即使泛底分層了也不用擔心缺氧問題和毒素影響。
這個季節魚類的爛鰓、腸炎、赤皮、出血、痘瘡、豎鱗、錨頭鳋、三代蟲、車輪蟲、孢子蟲、錐體蟲、指環蟲、小瓜蟲、隱鞭蟲等比較高發。蝦蟹的爬邊、紅腿、紅肝、水腫、黃鰓、黑鰓、褐斑、白斑、白便、中毒性偷死都比較高發。
注意:
1、白天不能過多釋放肥水產品——會導致夜間缺氧。
2、白天吃料快時注意下午或晚上要適當控料。
3、底質不好的池塘要注意夜間一定要用過硫酸氫鉀片與顆粒氧,預防缺氧中毒。
4、這個季節慎用消毒劑。用時要注意藻類情況。相對好選擇對藻類傷害不大的消毒劑。建議可選用水產養殖專用消毒劑—二氧化氯消毒劑消毒產品。
今年第一波小瓜蟲應是已經過去了。然而隨著立秋的到來,高溫季節尚可持續40天左右,金鯧魚應以加重營養、促長為主,適當添加vc、多維類,爭取在中秋節后達到上市規格,回避或可出現的第二波小瓜蟲害。
對蝦養殖則加強芽孢類活菌補充,預防出現的藍藻毒害。
羅非魚可能會出現鏈球菌發展高峰,建議加強常規消毒,以二氧化氯為主。
對蝦養殖戶要加強調好水色水質,包括使用各類肥水,活菌,粉劑水質改良劑,控制合適的透明度。保持藻類鮮嫩活。有條件的可以通過加換水來調節水色水質。
對蝦要注意清熱解毒,及時補充礦物質(主要是指鈣鎂離子,含該離子的產品),以利于對蝦脫殼生長。清熱解毒建議使用有該功能的中藥產品,潑水或內服。
加強增氧,增氧機要常開,檢查用電設備線路,謹防停電。適當增加備用增氧設備。舊的設備也要加強檢查,防止突然壞掉,導致供氧不足,從而導致對蝦缺氧浮頭死亡。
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大,日照時間縮短,養殖戶要預防:1、水質惡化(亞硝酸鹽,PH值升高);2 、倒藻;3、代謝障礙綜合癥;4、大草魚的細菌性疾病。
話說“早晨立秋涼颼颼,晚上立秋熱死牛”。立秋以后白天光膀子,晚上蓋被子。晝夜溫差變大,對池塘養殖的水質、底質的影響大,因而對養殖動物本身的影響也較大。
常見的影響和應對措施有:
1、晚上降溫,池塘中藻類晚上容易“掉清”,出現倒藻現象。尤其是早期藻類單一和后期藻類“老化”的池塘尤為明顯,以及缺氧也會引起倒藻。及時補充有益菌穩定水體,白天勤改底,減少耗氧,消除底熱較為關鍵。
2、近期,晚上特別是第二天清晨容易出現魚、蝦、蟹,缺氧浮頭、游塘的現象,輕則死亡少數,重則返池全軍覆沒。其主要原因是:近期晚上溫度明顯比白天低,前半夜悶熱無風,后半夜又起風,水體密度差加上風力使得上下水體對流,造成“返底”現象,池底積累的較多耗氧、有毒物質進入水體急劇耗氧,故容易造成養殖動物缺氧、中毒現象。建議:全天候加開增氧機,白天增加改底頻率,減少耗氧物質積累,晚上使用增氧藥物輔助增氧,預防缺氧發生。
3、季節轉換時,天象、地質及水文條件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,冷空氣的增多等使生物(對蝦、藻類,菌,浮游動物等)都會產生較大的應激,而且應激更為頻繁。所以在這個階段的要注意防止養殖動物的應激,防止藻類應激。建議:多選用刺激性小的藥物,少用破壞水質、底質穩定性的產品,少消毒、殺蟲;注重底質、水質改良劑的使用,“少量多次”,減少單次用量,增加使用頻率,以解毒、穩水,增氧、改底為主;注重內服保健,增強體質,從跟本上增強養殖動物的抗應激能力。
(責任編輯:華實藥業)
下一篇:鯽魚苗孵化器孵化的操作
